如果我们徜徉于欧洲的街道,大抵都会惊讶于教堂的数量,它们或矗立于繁华的街边,或掩映于村庄静谧的山麓中。无论你是虔诚的信徒,古老建筑的迷恋者,四处行走的旅客,都能在其中找到关注点,起码能享受一个安静的下午。
如果我们稍微细心一点就发现,我们称之为教堂的建筑在那边叫法并不相同,甚至会把一些建筑叫做修道院。那么这些建筑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好好分辨一下。
梵蒂冈圣彼得教堂
从小教堂(c++hapel)说起从历史的角度看,初期基督教的礼拜场所并非独立建筑,最早的基督徒通常会在个人住宅中某个房间完成祈祷,而且人数也就一两个,不需要也没有条件集会。
关于Chapel这个词的来历还有一段挺有趣的传说,说的是圣马丁还作为战士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乞丐,本着人性的怜悯,他把自己的长斗篷剪成上下两半,将下半部分赠给了衣不蔽体的乞丐。那个乞丐其实是基督的化身,他自然指引了善良的马丁。
马丁成圣后这件斗篷留给了法兰克人的国王,他们在战斗时携带这件圣物,平时就放在海角的帐篷里,那帐篷在古法语中发音为“卡佩拉”,转英文就成了Chapel。
圣马丁的斗篷
现在的小教堂算所有教堂建筑中最小的结构,大多依附于其他建筑的内的某个房间,或者是某个建筑群里的独立建筑,通常不会设本堂神父,比如英国伊顿公学里那间小教堂。
另外小教堂严格来说不等于礼拜堂,因为礼拜是新教概念,虽然小教堂和礼拜堂的建筑概念相似,但宗教概念差别很大,你要是跑小教堂去礼拜,容易被误会是在砸场子,切记没事不要去作死。
小教堂在南极都有,基督徒们也是够拼的
标准教堂叫Church基督教发展到公元3世纪左右的时候,基督教迎来一段良性发展期,此时戴克里先迫害还没开始,信徒的数量增加不少,他们开始有了集会举行仪式的需求,最早那种一两个人祈祷的房间显然不能满足需求。
在这段时间他们会聚到某个私人住宅或公共会议场所举行仪式,据说在古希腊语中这个单词就是聚会的意思,同时也是我们广义理解的教堂。只是这时的教堂还只是个雏形,目前出土最早的杜拉-欧罗波斯教堂依然保留着家庭住宅样式。
一直到公元11世纪,因为教会世俗权利的扩张,西欧才掀起小教区教堂建设的狂潮,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教堂都建设在那段时间。与小教堂不同的是,除了集会功能外,标准教堂都需要神父主持,或者我们可以认为是教会产物。
杜拉-欧罗波斯教堂遗迹
主教座堂Cathedral在历史起源方面主教座堂没啥值得详述的,它最初的时间可能还要早于标准教堂,相传第一批主教座堂建设于公元313年之后,那一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发了《米兰赦令》,世俗王权与基督教达成和解。作为第一位信徒皇帝(临终受洗),君士坦丁大帝可能修建了几个大教区的主教座堂。
所谓主教座堂其实和普通教堂区别不大,只是代表教区主教所在的位置,随着教区主教变更会跟着转移。当然,也会有例外,英国的坎特伯雷主教座堂就算个特例。
坎特伯雷主教座堂
宗座圣殿Basilica其实Basilica这个单词原来是指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类型,但随着时间推移,它也用来赋予有特殊地位的教堂。获得这个称号的教堂不一定多多高大华丽,但必然拥有无可取代的地位。
要么它是某大主教的座堂,要么它是某个宗教奇迹的发生地,要么它保存着无比珍贵的圣物,这样的特性让Basilica通常被当做禁地,不会让人轻易参观。
罗马的圣·萨比纳教堂,不起眼,但却是Basilica
修道院到底是什么?修道院其实是基督教早期禁欲主义的产物,那时有些信徒通常会在苦修士或其他圣人居住的房子边结庐,时刻学习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但这种偏极端的方式并不是所有普通人,乃至信徒所理解,为了免去麻烦,这些苦修士逐渐远离社区居住。
这些远离社区的苦修士在一起居住、读书、祷告,时间长了,这些离群的修士就有了自己的社区,这就是修道院的雏形。教会黄金时代来临后,这些修士以高尚的品质和广博的知识成为教会中的学者,教会也自然围绕他们做了不少文章。
很多修道院被扩展成建筑群,里面有图书馆、神学院、食堂、宿舍、医务室,甚至还有对外开放的教堂、谷仓、铁匠铺等辅助设施。但无论怎么变换,只要被叫做修道院,里面必然有一个(或几个)单独的静修区域,通常不会对外开放,但修道院的修士后来多数可以选择出去担任教堂神父或者讲学。
一个有点冷的知识,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其实是个修道院
大致总结起来吧,其实上面大多该算水字数的废话,教堂和修道院的区别一句话就能说清,你把教会理解成一家公司,教堂是销售部,修道院是培训部。够简单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