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台 郑州高铁 文化

凤凰台饭店(凤凰台饭店地址)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05:34:00 浏览1057 评论1

1人参与发表评论

苏斌原创

第十六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2018年9月14日至16日在郑州举行,由郑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小小说网络电台承办,河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中原图书大厦 · 回声馆、郑州松社书店、郑州我在书店协办。年会期间进行了“民间读书媒体与出版”和“阅读中原:我阅历中的河南学人与豫版图书”主题研讨,并举行了《纸阅读文库》首发式,徐雁教授向小小说传媒授予“华夏书香地标”匾牌等活动。缘为书来——整个会议期间洋溢着轻松活泼、自由表达、畅所欲言的氛围。缘为书来,阅读中原,其乐融融。

以下是本人会议期间的日录,以时间为经,以个人的经历、见闻、思考为纬,纪实存档,以饷同好。

左起:冯传友、傅天斌、谭宗远、董宁文、苏斌

9月13日 星期四 晴

下午,乘坐k7966次列车,从濮阳去郑州参加第十六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本来报到的时间是14日,但我这两天闹肚子,不便乘坐大巴,而濮阳到郑州的火车仅有这一趟,只有提前一天了。提前一天的好处是比较从容,还不怕赶不上14日傍晚7点的讲座。

应2:56发车,晚点到3:16才发车。发车后,列车员忽然不知从哪里站出来。

有人问:为啥晚点二十多分钟?

是晚点,没啥原因,就是晚点了。

接着,就是推销他的“云南百草”牌牙膏——原来是虚假产品,在网上查无此牙膏。这是后话。

也是准备得不充分,几天前就想好要带一本书的,上了车才想起忘记了。于是,给马国兴发微信:你好!我在车上临时从孔网订了一本《吴邑志》,寄达地址写的是你的,希望会议期间能代为及时收到——因为要就此书请教王稼句先生有关问题。谢谢。当然,如果快递不能及时送到,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了。

到郑州后,按马国兴事先发微信指示的路线图,顺利到火车站右侧的公交南港湾,乘上1路车到达嵩阳饭店。马国兴在大堂迎接,惊喜地看到董宁文也在。刚才因火车晚点引起的不愉快一扫而光。

马国兴说,把你安排到与徐雁老师一个屋住。

我立马说,能否换个房间——我知道徐雁老师是南京大学的博导,我生性内向、少言,怕搭不上话,尴尬。

宁文说:我与苏斌住一个屋吧。

他带我上楼,进入房间,对一位老者说:蔡老,你去与徐雁老师住一屋吧,我的战友苏斌刚到,他在咱们《开卷》发过文章,我与他住一屋。

蔡老说:好的,好的!

我的汗立马下来了——原来这就是蔡老。我从网上知道蔡玉洗先生,乃文学博士,江苏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著名出版人,曾任江苏文艺出版社社长、译林出版社社长、凤凰台饭店总经理等。凤凰台饭店被称为中国最有文化气息的饭店。蔡老的作品有《中国文人的衣食住行》丛书、《凤凰台上》等。

因不敢与徐雁教授同屋住,却要叫蔡老换房间,岂有此理!我的心里真是悔之不及。但事已至此,看蔡老也并未有什么不悦,我也就稍微宽慰了一些,听从宁文的安排。宁文马上到徐雁老师那里去通报了。

蔡老说,你这次来还带着什么作品?

我说有一册日记稿本,于是递给他。

他看是一大厚本,说:好,好,我就喜欢书。

接过就翻看起来。

一会儿又聊起书画界的事儿,傅抱石、亚明、魏紫熹、李剑晨。

蔡老说:魏紫熹、李剑晨是你们河南人。

我说:是啊,李剑晨还差点捐几十幅画给我们濮阳,后来捐给了河南省美术馆。

与蔡老聊得投机,感觉蔡老温文尔雅、平易近人。

左起:董宁文、徐雁、蔡玉洗

9月14日 星期五 阴

早7点半与宁文下到二楼餐厅,蔡老和徐雁教授已在。

蔡老说:来这桌吧。

我盛了饭菜过去,与徐雁教授打招呼:不好意思,本来安排与您住一屋……

他接道:也好,今天咱们一起出去转转。昨晚我看了你给蔡老的你的日记。那么厚一大本,前后三十年。其实可以做成三本书——《而立》,三十岁以前一本;《不惑》,四十岁以前一本;《知天命》,五十岁以前一本——就没有那么厚了,也好携带,便于翻看。

上车时,我小声对宁文说:看来与徐雁教授住一屋也好。

宁文说:你才知道啊!

刚好一车人——蔡老与我、宁文坐后排,徐雁教授坐在副驾驶位置。郑大图书馆的小曹既当司机又当导游,拉我们去郑州附近县市转转、看看。一路上,蔡老和徐雁教授讲了许多故事和清亮的段子,不知不觉间就到了目的地。

先看巩义石窟寺。一个小山包,山坡上有大佛巍然耸立,依山还开凿了许多石窟。石窟内的佛像相对保存得要好些。山坡上的佛像有的没了头,有的缺胳膊少腿,但如今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些重要的石窟门口用铁栏杆护卫着。解说员小姑娘很是负责,讲得好,还热情,不仅讲解还带我们看了石刻拓片,但贵得很。

出石佛寺来到杜甫陵园,实际上也是杜甫墓所在地。在全国,“诗圣”杜甫的墓园至少有八处:河南巩义、偃师,湖南耒阳、平江,陕西华阳,四川成都浣花溪等。究竟何处是真墓,何处为疑冢,千百年来众说纷纭。经过研究、比较和考证,分歧主要集中在了四处:河南巩义、偃师,湖南耒阳、平江。但巩义的杜甫陵园不能令人满意,叫了半天门才有人应声。买了门票进去,却是一个空园子。一个土堆用铁丝网围了起来,土堆上一通碑,上书“唐杜少陵先生之墓”,隐隐约约看到旁边的小字好像是乾隆什么年所立。后面还有一通碑,就更看不见是什么字了。园子的西侧倒是有一排碑林,几十通诗碑,均是书写的杜甫诗刻的碑。但不讲究,似乎什么人写的都刻了竖起来。既有皇帝书写的,也有古之书法家如傅山、王铎等,更有现当代人伟人名人的手迹,如毛泽东、朱德、楚图南、沈鹏、张海等等。更多的是不知名者的字也刻了碑,竖立在那里。当然,写得好也可,问题是有许多写得太一般,或者说根本就不配刻碑的也刻了碑,使人看了有些失望。回到门口,问看门的老者,有没有介绍资料、小册子什么的。回答说没有。他石桌下的一只小狗直冲我们“汪汪汪”地叫个不停,似乎不欢迎我们的到来。

从杜甫陵园出来就到了午饭时候,在一个小镇上吃了烩面。蔡老和徐雁教授都说烩面汤浓、肉香、面条筋道,河南烩面好吃,地道。

饭罢上车,行了半个多小时来到宋陵。诺大一个园子,下十几道台阶,两边分立着高大的石马石羊和石俑。来到高大的门楼前,却上着锁,敲门也没人应。

门口坐着的一老者说:没人管,门也没开过。

也没啥看的,从门缝里看就是一个土堆,那就是宋陵……一行人只好离去。

最后一站是慈云寺,藏在深山里。在细雨蒙蒙中游览了慈云寺。导游小女子介绍起来倒是清清楚楚,如数家珍。说慈云寺比少林寺要早,保护得也好,因为藏在深山里,至今尚有从地下挖出来的十几通明碑,记载着慈云寺的历史文化。慈云寺始建于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是由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亲手创建的民间第一寺院,素有“释源”“祖庭”“中华第一寺”之誉。寺院占地面积约六十亩,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曾有十余次大规模重修。现在的慈云寺,是在明朝寺院的原址修复和重建,完整保留了当时的建筑格局。慈云寺现存的碑刻,无论其艺术价值还是历史价值,都堪称珍贵。有一通明碑上,刻有“青龙山慈云寺五十三峰呈现境图”,寺的四周群峰耸立、万壑争流,高僧摄摩腾、竺法兰遥立青龙峰颠,飘飘欲仙。慈云寺平面图线刻在碑的中间,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一天下来,就到了晚饭时间。刚坐下来吃饭,还没吃几口,菜也没上齐,蔡老和宁文就急着要到松社书店去。原定的晚上7:00,要在那里举办“《开卷》物语——第十六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特别活动”。提前到会场时,读者却还没来到,松社书店年轻的老板热情地把我们引领到书店的里间。到处是书,在柔和的灯光映衬下,一派温馨的氛围。据介绍,老板是一位七〇后,原来在体制内,为爱书,辞去公职开办书店,却搞得红红火火——他说,他们只做有钱人的生意,就是为大公司、大财团做图书馆、配书。顾客选好了书,就像超市买东西一样刷屏即可,既便捷又爽快。

一会儿,读者上来了,济济一堂,年轻人居多,令人高兴。蔡老、董宁文、谭宗远、邹农耕、卢礼阳、王振良等分别介绍了《开卷》《芳草地》《文笔》《温州读书报》《问津》的办刊办报宗旨和经验,民刊民报生存发展以及推动民间读书的情况,回答了读者的问题,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的愿景。

活动开始前,蔡老还结合白天的游览,提出了河南是文物大省、文化大省,理应在这两方面建设中做得更好。石窟寺和慈云寺保护得就很好,但杜甫陵园和宋陵给人留下的印象很不好,希望今后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有所改观。

蔡老在台上直陈爱憎,我在台下诌诗一首:

蔡老其实不太老,

玉质德崇实在高。

洗雨芭蕉青青叶,

风轻云淡江山好。

(权且算作诗吧——平仄和押韵都有问题。)

冯杰

9月15日 星期六 阴

上午8:30,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七十多人,在嵩阳饭店门口合影留念。

到这时我才发现,七十多人中我熟悉的只有十几人。我是第一次参加读书年会,当然认识的人少。即便如此,所谓认识的十几人中,真正见过面的也就一两位。

譬如董宁文,十几年前我们互通过信,互赠过书。他就是在我的书中看到我们曾在同一部队当过兵,其实时间有先后,并没有见过面,却亲如兄弟,书信来往就更加频繁了。

王稼句老师是天津的刘宗武老师向我推荐的,我先给稼句老师写了信,稼句老师很热情,很快回信并赠书,并把我写苏州的一篇文章推荐给《苏州日报》,报纸很快刊登。由此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友谊。

谭宗远老师,我首先是他的《芳草地》的一个读者和作者,投给他几篇稿子,他都认真对待,用了两三篇,并把我儿子的《留学韩国的故事》在《芳草地》刊登封面予以介绍。

冯杰老师三十年前曾给我做编辑的《濮阳日报》副刊供过稿,投的是诗作,为我报增添了亮色。我们却一直缘悭一面。

马国兴老师,我们虽然认识(未曾谋面而通过书、信交往也是一种认识吧)的时间不算长,但“臭味相投”,“一互相赠书而钟情”。

沈文冲、阿滢、童银舫三位老师,我们也都是十几年的老交情了——由读书、互相赠书建立起来的“交情”。沈文冲曾在他的著作《中国毛边书史话》中,介绍了拙书《听风楼散叶》和《留学韩国的故事》的毛边书。阿滢曾在他主持的《新泰文史》杂志上,发表过我的文章《我的淘书生活》。与童银舫的读书、赠书交流更是频繁,因为他出书勤、多,常常收到他的惠赠。

与姜晓铭、励双杰互相通微信是今年的事情,却好像早已熟悉。当然,还有年轻有为的李俊龙,那天甫一见面,就好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立马聊了起来。崔文川、杨栋我曾登门拜访,并为后者写了《杨栋和他的“梨花村”藏书楼》,被董宁文在《开卷》刊发。

这次年会新结识的蔡老、徐雁教授,文章的开头已有交代。期待着会议进行中结识、熟悉更多的师友。

合罢影,上到十二楼会议室,第十六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隆重开幕。

马国兴做引子发言,市领导致欢迎词,蔡玉洗先生首先讲话。蔡老在讲话中提到犬子苏星的《留学韩国的故事》,说读书自有后来人。其实这次年会有两册青少年写的书带给大家,一册是《留学韩国的故事》,还有就是马国兴儿子的《成语镜鉴》。后者更是难能可贵,十六岁的小小年纪,就奠定了做学问的基础。后生可畏呀!

接着,上届年会主办方代表周音莹女史发言暨《暨阳书缘》首发式,《纸阅读文库》首发式,徐雁先生向郑州小小说传媒授予“华夏书香地标”牌匾。

会场休息时,与励双杰、童银舫、王振良、王稼句、冯杰、阿滢等合影留念。

之后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主持,主题是“民间读书媒体与出版”,王稼句、韦泱、单占生、黄妙轩、沈文冲等十几位先后发言。会议洋溢着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气氛。没有阿谀奉迎,没有虚与委蛇,没有空话套话,没有没用的话……谈出版,谈民刊民报、民间读书,构建书香社会……

下午王稼句先生主持,做“阅读中原:我阅历中的河南学人与豫版图书”的主题研讨。王稼句、陈克希、闫进忠、励双杰、童银舫、章海宁、周音莹、王振良、舒凡、周立民、李正祥、鲁方平、邹农耕、冯传友、张阿泉、谭宗远等先后发言。

忽然我旁边的鱼禾女史对我说,是叫你吧?

我正走神,立马一愣怔还过神来,听到王稼句老师点我的名说:请濮阳的苏斌发言。

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只好临时抱佛脚,谈了结识各位师友的经过,谈了自己的写作、读书情况,以及儿子写那本《留学韩国的故事》的情况、参加读书年会的感想等。

讲罢才注意到,湖南株洲的舒凡女史给我拍照。她走过来说同时还录了视频,并说她也姓苏,舒凡是笔名。难怪刚才看她在开会间隙翻看《留学韩国的故事》,是在认同苏氏还有后来人吧。

会议间隙,请王稼句、冯杰先生在我带去的书上签名。

请谭宗远老师签名时,他说:“以后我出了书直接签了名送你,省事儿。”还说:“上期我们《芳草地》发你的《西行日记》,本想把你那两万字都发了,后来要压缩印张,只好删了些。写得那么细致,可读性强……”

会议一直进行到傍晚才结束。吃晚饭。

晚上7:00,在“我在书店”,举行“缘为书来——第十六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特别活动”。王稼句、董宁文、韦泱、冯传友等先后发言。一直持续到夜里十点多才结束。

我在书店是在一家工厂的旧址开的书店,高大的厂房经过重新装饰,焕然一新,书架一排排,阅读、活动场地开阔舒适,是读书人的好去处。难怪蔡老和宁文在经历了昨晚于松社书店和今晚我在书店的特别活动,一再夸赞说,郑州是个读书的城市,比南京的书店多、读书氛围浓。

左起:李清、谢惠、沈文冲、冯传友、苏斌、谭宗远、李俊龙、罗烈洪、周音莹、子仪

9月16日 星期日 小雨

上午到河南博物院参观。作为河南人,我曾经多次踏访,当然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这一次,馆藏一件新蔡县出土的明代“桃枝纹金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枝桃枝盘绕着杯身,既牢固得体,又美观大方、巧妙,可以看出所谓设计,在我国古代已经非常讲究了。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

出得博物院,来到瑞光创意工厂参观,先后参观了办公区——众创空间、画廊、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展览大厅等;厂区原貌特色项目区——印刷厂办公区、厂区,皆是红砖装饰;园区生活配套空间——创意餐厅、公寓住宿等功能区域。

在参观中,有人发现厂区墙上的一幅毛泽东《沁园春 · 雪》书法作品,前半部分漏了一个字,后半部分中“红装素裹”错为“红装素裏”,“惜秦皇汉武”错为“昔秦皇汉武”,希望马国兴过后能告知该园区,纠正过来或者换掉。

午饭安排在创意餐厅,我与谭宗远、李俊龙、阿滢夫妇等八人一桌,饭菜丰富,味道鲜美,尤其是其中的原麦面馒头大受青睐,大家都几乎多吃了一个。

下午自由活动。我应画家师界弘女史之邀,冒雨乘地铁前去河南美术馆参观她的画展。我已经七八年没来过郑州了,变化真是大得很,不仅有了地铁,郑东新区,高楼林立,河湖遍布,美术馆巨大的圆形建筑像天外来客的飞船,坐落于湖畔,令人神往。五年前师界弘在郑州美术馆举行画展,我曾为她撰写了三千多字的评介文章《在山的那边》,后被收入她的画集。这次来看画展,发现她的画又有了新的气象——构图更开阔,色彩更丰富,意象更开张,甚至魔幻。譬如一幅六尺大画,上部为五彩祥云的天空,下部为深邃的海底世界,一条巨目大鱼悠游其中,使人想起《山海经》中的魔幻魅影……

明天就要离开了,似乎大家都有点依依不舍,晚饭后互相串串门,聊聊天,进一步熟悉熟悉。黑龙江的章海宁来到我们房间,与宁文长谈。浙江嘉兴的子仪女史来到我们房间,带来了她的书《养生这么好的事(二)》,分发给我们。都说她有民国女子的范儿,走路轻手轻脚,说话慢条斯理,出了那么多的书,是典型的才女。聊天中,她看到我拟出的一册《听风楼文存》中,似乎有涉及养生的内容,用手机拍了照,说回后好好看看。听说我堂弟在杭州一家医院做中医大夫,她要去了他的手机号码,说回去到杭州找他咨询养生的事情。她还真是一个养生迷。

左起:王稼句、苏斌

9月17日 星期一 晴

早饭前,蔡老、董宁文即下楼,欲前往高铁站。我与马国兴送至门外,并与他们合影留念,然后看着他们打的离开。

早餐时,马国兴说他刚才又跑到单位,把昨天下午寄到的我在孔网邮购的书《吴邑志》取来了。真是及时,随后王稼句老师到餐厅吃罢饭,我刚好请教他——就此书中记载的我五世祖苏祐明嘉靖年初任吴县令的有关事宜。稼句老师还把该书点校者陈其弟的电话号码给了我,我可就进一步的问题请教陈先生了,岂不令人高兴。

饭后我也准备离开饭店去火车站了,最后打点行装,收到各位代表的赠书装了一大拉杆箱,计有:马国兴的《纸上读我》、杨栋的《锦鸡集》、冯传友的《暖石斋读书记》、马骁的《成语镜鉴》、韦泱的《暂不谈书》、曾纪鑫的《凭海说书》、子仪的《养生这么好的事(二)》,以及报刊《温州读书报》《开卷》《参差》《问津》《小小说选刊》《太阳花》《名堂》《文笔》《点滴》等。另有杨栋兄赠现代仕女画和文川兄的藏书票,可谓收获满满。

10点半登上火车,下午2点半回到濮阳。

苏斌,河南省作协、书协会员,濮阳市作协、书协、美协理事。曾任濮阳日报社新闻研究室、总编室主任,主任编辑。著有《听风楼散叶》,编有《墨缘庋珍》《留学韩国的故事》《竹屋文集》等。

群贤毕至

访客
礼忱矫纵 礼忱矫纵2022-08-30 04:38:33 | 回复 《新泰文史》杂志上,发表过我的文章《我的淘书生活》。与童银舫的读书、赠书交流更是频繁,因为他出书勤、多,常常收到他的惠赠。与姜晓铭、励双杰互相通微信是今年的事情,却好像早已熟悉。当然,还有年轻有为的李俊龙,那天甫一见面,就好像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立马聊了起来。崔文川、杨栋我曾登门拜访,并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