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遇见,完全是无意间的相遇。事先毫无打算,没有准备,就意外的遇见了。
江村,一座皖南古老的村落,就是在我无意间遇见的。
那天,我们的目的地是黄山。酒店预订在黄山脚下的汤口镇。就在即将进入黄山区时,同行的朋友忽然提出了一个建议,“差不多到黄山景区了,这里有许多景点也是不错的,我们可以挑个景点先看看。”我理解朋友的建议,一边开车,一边留心起路边的旅游景点标识。
一会儿,就看到了一个为“江村”的标识。放慢车速,看到“江村”还是AAAA级景区。我问朋友,“这江村有兴趣吗”?一车人都说可以。于是,我就把车开向了通往江村的道路。
这时候,一边往江村开车,一边脑子里出现两个“江村”的概念。一个是杜甫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只是杜甫的江村在成都,与这个江村无关。一个是费孝通的“江村”:是他撰写著名著作《江村经济》、描述中国社会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江村经济”的重要地方,我不知道,这里的江村是不是费孝通多次蹲点调研的那个江村。
车子开到景区前的停车场,停好车,刚下车,便见景区门前一尊江上青的雕像,江上青的名字我是知道的,他是革命烈士,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此刻,我有了基本的判断,这座江村不是费孝通实地调研的那个江村。
一 走进江村,迎接远方来客的是一座湖。这是一座足以令游人驻足和遐想的湖。湖面虽不辽阔,放在一个村口,却也颇为壮观。那是一种平原湖泊,与山区湖泊不同,湖岸如同阡陌,湖面如同灌满了水的田地,仿若那些养鱼塘养虾塘。但它是湖,是地地道道的湖。湖面平静,湖水清澈。有人说,这湖像一个大砚台,而湖边的文昌塔就是一支笔。这样的说法,赋予了湖的人文内涵。
我见过大量的村庄。在村子进口处,安排一座湖,养着满满的一湖水,只是很少见的。这湖,是进出江村的必经之地。所有外来的人想进入村子,首先要经过这湖;而村里所有想走出村去的人,首先也要经过此湖。我想,这湖是有故事的。
果然,这湖有一个很文气的名字,叫“聚秀湖”。“聚秀湖”,自然可以理解为把村外的青山秀色聚入到湖中来,站在湖边,可以看到远处青山在湖中的倒影;也可理解为把人间的秀才秀气汇聚到湖中来。想来,走过路过聚秀湖,是会染上秀气的。
据介绍,聚秀湖并非天然的湖,而是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1465—1488年)挖掘成湖。湖的南岸呈半环形,北岸基本平直,在聚秀湖的两侧,有狮、象两山护卫,形成山环水绕、聚风敛气的风水格局。
走过聚秀湖,便就进村了。江村的村落,与我去过的皖南一些著名的村落有点相似,村里的建筑都是徽式风格,以马头墙、蝴蝶瓦为鲜明特征;村里的巷子都是石板路,还有屋前的水渠、古井;村里多宗祠、牌坊、书舍,这些建筑不仅是一个村的“亮点”,也是这个村的荣耀所在。
江村曾有宗祠9座,牌坊18座,书舍9所。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宗祠,有江氏宗祠、溥公祠和明孝子江文昌公祠。牌坊也有几座,最著名的应是父子进士坊,两座牌坊相距不远,为南北朝向,均为二柱单间三楼式石构建筑,通高8米,宽3.8米;一座为江汉坊(父坊)居南,建于明弘治初年(1488年),一座当江文敏坊(子坊)居北;牌坊用清一色的细花岗岩石雕凿而成;两根立柱、两根额坊、一块花板、一根定磐枋、四大靠背石及斗拱撑起的三楼顶。这样的牌坊,不只是那对父子的光荣,更是全村的荣誉啊。
江村确实是一座令人震撼的村落。
江村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村落。据介绍,江村自隋末唐初建村,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江村一直是人丁兴旺的村落,明清时期常驻人口曾达八万之多,当时有“小杭州”之称。难怪,在我看来,江村不是村,应该是古镇。
江村是一座人杰地灵的村落。江村历来“重诗书,勤课诵,多延名师以训子弟”,明清时期,江氏族人,不仅出现过父子同为进士的“光辉业绩”,而且人才济济,先后有进士、举人、明经126人,至民国初十年又出博士、学士17人,这在中国的古村落中是极少见的。我在江村读到一份令人惊叹的名单:清代医学家、“人痘接种法”发明者江希舜;清代韩林院编修,书法家江志伊;民国代总理江朝宗;民国安徽省长江绍杰;民国海军将领江泽澍,中国社会党领袖江绍铨;《语丝》发起人、民俗学家江绍原;革命烈士江上青;著名教学家江泽涵等等。这些人都是从江村走出来的。
江村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村落。江村所以延绵一千四百余年而不绝,归功于江村特有的文化的生命力!江村号称皖南第一风水宝地,而且自古文风昌盛,崇文重教,文脉延绵不息。其中,最令江村人自豪的是他们的孝文化。江村人历来讲孝行孝。村里建有孝子祠。据说这座孝子祠始建于明嘉靖14年(1535年);这座建筑原先是汪氏49世江文昌的住宅,后因江文昌为江村孝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清光绪27年(1901年),后人将其改扩为“明孝子江文昌公祠”,也称“孝友堂”。“孝”是这座祠堂的主题,祠堂内,陈列着江文昌的遗训,还有含有教诲内容的楹联,如忠则顺天,孝则生福;勤则业进,俭则心逸等等。这些,如今成了江村人家的家风,民风,村风。
我在江村参观时,除了看到了保持完好的古老建筑之外,还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生长在铁门上、墙头上,甚至屋顶上的的冬瓜、丝瓜、南瓜、扁豆等等。这些情景与那些古老建筑一样让我怦然心动。这是蔬果的特殊的生存状态,这种状态营造了一道特别的风景,而这风景的背后,是一个个勤劳的人,一颗颗热爱生活的心。
古老的建筑诉说着江村过去的故事,这一只只蔬果诉说着江村今天的故事。我可以感觉到,今天的江村人不仅保护好了他们的祖先留下的建筑,而且还坚守着他们的祖先留下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