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郭大路
1856年4月,
36岁的沈葆桢到任江西广信(今上饶)。
这位知府大人安顿后的第一封信,
就是写给千里外的福州老家。
主题只有一个:
老婆,求求你快来!
宫巷,沈葆桢故居
一封家书 求老婆来赴死那是个烽烟迭起的人间四月天。太平天国正所向披靡:之前,太平军一举攻破江北及江南大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战死,督办军务的钦差大臣向荣因战败自杀。
沈葆桢原本是要到江西九江接任知府的。可是九江知府颜裕峰不愿意卸任——之前一年多,这位颜大人到九江做官,因为战事逼紧,九江府领不到财政拨款,自己垫了很多钱来维持公务开支和薪水发放。如果卸任的话,已经填进去的大笔款项,就没法报销,只能等着破产。
沈葆桢不愿意强同事所难,辗转去了广信。
广信连接江浙,是个战略军事要冲,也是太平军必争之地。当时太平军正要调石达开回武汉,控制长江流域的最重要地段。如夺得广信,切断江西与江浙通道,江西全省不攻自破,江南大片土地唾手可得。
在信中,沈葆桢告诉老婆自己的处境:“该处(广信)风声鹤唳,一日一警,官无眷属,则绅民谓其必逃,人无固志,虽极口劝谕,不足坚其信。”
战火逼近的广信城,老百姓都眼巴巴看着领导:没带家属,你是想逃吗?你若逃,我先溜!
身边没有老婆,知府大人磨破嘴皮,也不足以压服人心、安定大局。
沈葆桢于是写信跪求老婆:“欲请吾妹到此,藉以镇压人心,冀于时事有济”,这分明是假私济公,要老婆来和他一起为国赴死。沈葆桢仗着老婆爱他,一边觍着脸装弱“拙官囊无治术,不足取信士民,欲以闺中人为质”,一边情话绵绵“我两人前生冤孽,生死难分”,然后苦苦哀求“……笑我耶,怜我耶,要汝不吝此一行也……”。
信写到这份上,沈葆桢直接就把行程给安排了:“广信于闽为近,由省城水路到崇安七百六十里,由崇安陆路至广信二百四十里。上水亦十余日可达。”
当然,孩子小,沈葆桢也舍不得他们受苦,“儿女必不可来……儿女何罪。临行时将儿女送往四弟妹或诸妹处,勿令知之”。
你猜,这么热诚的邀请,老婆会不会来?
她一手抱着大印
一手握着剑,
坐在井沿上
沈葆桢的原配夫人叫林普晴,是林则徐最喜欢的二女儿。
这位名门闺秀嫁给表哥沈葆桢的时候,沈家还穷得要命,并没有现在宫巷的房子。沈葆桢曾自述他的童年,“家无立锥之地,馆脩支半岁”——他的父亲是个穷教书的,一家租房子住,“所居仅一室,室西向,冬则凄风撼扉,夏则烈日在榻”;到他成年时,他的父亲在林则徐府做家庭教师,也兼管总督府的杂事,有一点收入,再凑上长期在福州和外县任教的积蓄,在现今西湖宾馆对面、北大路一带,买下二手的“八角楼屋”,费尽苦心修理,才亲上做亲,娶回林普晴。沈葆桢赴京赶考,是林普晴捋下自己的金手镯,典当了凑出路费来的。
现在,丈夫工作有困难,林普晴不说二话,立刻动身赶到广信。
那年六月,太平军调石达开回师武汉,控制上游。此时,他们虎视眈眈,要夺得广信,切断江西与江浙通道。这样,江西全省不攻自破,江南大片土地也将全归太平军。
七月十八日,数万太平军由杨辅清统帅,攻入南丰县境,廿三日占领南丰,廿四日占领新城,廿七日弃新城,廿九日占泸溪,弃去,八月初四占贵溪,初八占河口镇,初十占铅山,同日攻广信。
危急时刻。
八月初,沈葆桢随学宪廉兆纶正在河口募饷,见形势紧急,挂念广信,于初六日清晨单骑返回。
广信城空空荡荡。市面人迹罕至,商铺紧闭,兵勇、胥役、仆从尽散,知府衙门中,他的发妻林普晴一手抱着大印,一手握着剑,正坐在井沿上,随时准备自刎跳井。
原来,此前一天,相邻的弋阳失守,乡绅大户都闻风而逃,也备了轿乘,请知府夫人一起躲到山里。
林普晴还真的不忘初心,决意与上饶城共存亡。她婉拒了乡绅的邀请,指着院中的水井,对身边人说:“倘若城破,这里就是我的安身之处。”
做好必死的准备,林普晴刺血写信,向驻扎在玉山(当时属浙江)安义镇的总兵饶廷选求援。饶廷选原是林则徐部下,也是福州人,见了血书,立刻要带军开拔——可是,玉山到广信得走水路,那年大旱,河水干涸,民夫逃避一空,饶廷选虽有心帮忙,却无力唤雨,只好回信说,可能无法及时赶赴。
城将破。林普晴最大的安慰,是可以和丈夫一同赴死。
天京之变与天降大雨八月初七,陷在重重包围中的广信突降大雨,信河暴涨。
林普晴打开府库,拿出所有的存粮,和广信各级领导的家属一起动手,在知府的大堂架设大锅,烧水做饭,分头送上城墙,端到守兵的手中。
而前来攻城的太平军,因这场暴雨被滞留在兴安。饶廷选趁雨带援军千人飞舟赶到。出发前,饶廷选飞饬玉山解来一切应用食物。
初十日,太平军开始出现;
十一日,太平军开始攻城。饶廷选派兵出广信东门及西门迎战;
十三日,太平军将广信合围;
十四日,用云梯攻城。沈葆桢与饶廷选亲自登上城墙督战,饶廷选带来的游击穆隆阿、都司赖高翔带兵袭击太平军后路,大破西北门太平军兵营。
太平军吃了败仗,自毁东门兵营,奔玉山,企图截断广信后路。饶廷选早就料到这一出,派军绕道,正面交战。
十五日晚上,广信、河口、铅山的太平军,同时经兴安、德兴、婺源,退向徽州。
来势汹汹的太平军,其实未撤时军心已乱——那个八月初,发生了天京事变,北王韦昌辉应天王洪秀全密诏,于八月初三回京,不待翼王石达开东归,与燕王攻入东王杨秀清府,将府内二千余人杀尽。
率兵攻打广信的杨辅清,正是东王堂弟、翼王部下。太平军转向徽州,是为了找石达开,后来,杨辅清跟随翼王出走。
广信解围。
八月二十五,浙江巡抚何桂清奏报浙师援救广信获胜并请将饶廷选等优奖,曾国藩也上奏,“沈葆桢系原任云贵总督林则徐之甥,又系其女婿,讲求有素。
此次守城,吏民散尽,衙署一空。其妻亦同在危城,无仆无婢,躬汲炊具壶浆以饷士卒。沈葆桢与杨升等徒步登陴,昼夜辛勤。两年以来,江西连陷数十郡县,皆因守土者先怀去志……沈葆桢守广信,独能申明大义,裨益全局”,认为沈葆桢“道器识才略,实堪大用,臣目中罕见其匹”。
咸丰皇帝下令“着(沈葆桢)以道员归部尽先选用”。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沈葆桢回到福州,成了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船政的缔造者,他被誉为“船政之父”。今年,是沈葆桢诞辰200周年。
细读沈家后人编写的这本《沈葆桢家书考》,我们知道了饶廷选的故事:
广信解围后论功,饶廷选却受到诸多刁难,两次被参劾。
1861年,饶廷选在杭州保卫战中以身殉职。
沈家后人说,数十年前,他们在台湾遇到饶家后人,问起当年林普晴的血书。饶廷选的曾孙饶润昌回忆说,听家中老人讲,饶廷选撤离广信以后,就把林普晴的血书真迹珍藏在家中,以为纪念。饶廷选殉职后,那封血书也不知所终。
宫巷沈家大院今貌
人间四月天,三坊七巷渐渐恢复人气。宫巷中,沈葆桢故居依旧,透过门洞,可以看见厅堂中高挂的灯笼,老树新枝,春叶葳蕤。林普晴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春风拂过,似有历史的回声在安静的老院落中,依依逗留。
编辑:小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