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 客家

深圳红花山公园(深圳红花山公园图片)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07:32:00 浏览1000 评论2

2人参与发表评论

红花山公园地处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临近公明街道办事处及公明中学。说起红花山公园名字的由来,据传有两个非常凄惨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根据《宝安县志》记载,清朝初年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济台湾的郑成功势力,清政府下令“禁海”“迁界”,今天的深圳全境都处于“迁界”范围内,深圳因此变成了荒凉之地。统一台湾之后,清政府下令“复界”。从这时起,大批的客家人从惠州、河源、兴梅地区纷纷迁来深圳龙岗、坪地、葵涌、坑梓、横岗、龙华、观澜、盐田、公明等地。随着土豆、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传入,人口迅速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自1854年开始,一直到1867年,广东土客(广府人与客家人)持续了数十年大械斗。曾有当地族谱记载,土客双方曾在公明无名山(今天的红花山)上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死伤上千人。第二年,漫山遍野开满了不知名的红花,后来当地人以红花山命名此山。据公明街道的老人讲,“随着广府人、客家人相继和解,漫山的红花就消失了,后来找人再次培植,却再也种不出来了,起名红花山也是为了纪念当初的红花遍野!”(详见《宝安日报》2016年4月8日刊发的《千步登上明和塔 花山锦绣心中藏》)

第二个故事,民国十七年,白龙岗圩、永长圩一对情侣相恋,但双方宗族因为土地和水资源冲突结仇,双方长辈对这桩婚姻坚决不同意。万般无赖之下,双方约定各留下家书私奔,在无名山(今天的红花山)山脚相见,前往香港讨生活。不幸的是,私奔当天男方父亲去世,未能按时赴约。女方迟迟未等到心上人,误以为对方已经变心,自己又无脸回家,于是自缢于无名山一颗荔枝树下。男方听到噩耗后,在女方去世第七天也在同一颗荔枝树上吊自杀。后来,楼村武举人陈海神、合水口村麦晓孙听闻此事后,在民国十八年召集周边各圩、各姓氏族长,约定“宗族仇恨不应该蔓延至下一代,呼吁大家自此和解”,在合水口与上村交界处建公平圩,后正式命名为“公明”圩,取“公道”“光明”之意(也就是今天的公明老街),同时从这对逝去男女名字各取“红”“花”二字,将无名山改名为红花山。

因红花山得天独厚的条件,1996年当地政府将其开辟为红花山公园,总面积251706平方米。公园建成后,听当地人讲,每当临近午夜时,经常会听到公园里传出厮杀声和女人的哭声。2009年,当地政府选址在红花山公园制高点建设了明和塔(据说以前是个露台,原来有一个三角凉亭)。明和塔的设计为仿宋塔建筑风格,采用仿古建筑材料和传统工艺。塔身主体为钢混结构,外观为仿宋砖木结构,塔梯在塔壁内环旋折上,外观色彩以红色调为主,造型挺拔秀美,砌筑精巧。塔体八面,高九层,塔高47米,塔身由塔心、外壁、回廊三部分组成,塔檐层层向内递减,层次分明,轮廓明显,壁上、梁上四处可见菱纹、云纹、莲花纹装饰,每层塔檐的梁头上都悬挂着一只铜钟,铜钟上有“明和”二字,而在第一层的檐脊上,则蹲伏着形态各异的陶制神兽,寄以祛灾托福之意。上山的阶梯非常陡峭,共设计了1005个台阶。

在风水学中,凡是有塔的地方必有风水的传说。听当地人讲,建这个塔有几个寓意:一是2007年光明新区成立以后,建塔表示教化一方,寓意前途光明。二是纪念历史上客家人和广府人和解、深圳和平解放,寓意和平。三是镇山+镇邪,镇压山上的邪魅之物。四是以塔祈福,一塔可旺光明千年。

群贤毕至

访客
南殷怯慌 南殷怯慌2022-08-09 00:05:53 | 回复 854年开始,一直到1867年,广东土客(广府人与客家人)持续了数十年大械斗。曾有当地族谱记载,土客双方曾在公明无名山(今天的红花山)上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死伤上千人。第二年,漫山遍野开满了不知名的红花,后来当地人以红花山命名此山。据公明街道的老人讲,“随
颜于厌味 颜于厌味2022-08-09 05:27:13 | 回复 挂着一只铜钟,铜钟上有“明和”二字,而在第一层的檐脊上,则蹲伏着形态各异的陶制神兽,寄以祛灾托福之意。上山的阶梯非常陡峭,共设计了1005个台阶。在风水学中,凡是有塔的地方必有风水的传说。听当地人讲,建这个塔有几个寓意:一是2007年光明新区成立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