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位于徐家磨五社北端,近临清水河,坐东向西。明嘉靖年间系独间小弥陀寺,清康熙初年由海空禅师募化改建,迄今有480多年的历史。占地约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44平方米。山门八字墙有壁画,南为云龙,北是寿鹿。进入山门是三间悬山顶式的观音菩萨殿,殿两侧各有禅房五间,禅房的东端是六角楼阁式的钟楼与鼓楼。再进,后院为大雄宝殿,歇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为三世佛,东、西、北墙壁画着《西游记》中的人物肖像。殿后是花园。山门前大道西是一座坐西向东的土主殿,殿面为牌房式建筑。
整个寺内古柏参天,紫荆蟠曲,芍药、牡丹争奇斗艳。寺右小桥流水,相映成趣,后院果蔬飘香,更觉“清凉”。光绪三年(1877年),江南机器制造局总办、地理学家冯竣光途经此地,在其《西行日记》中载:“又十里张家水磨(是徐家磨之误),山色娟秀,下有清凉,水泉曲曲下流,环绕寺侧……绿杨夹道,满目苍翠。”
“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清凉寺源于此而得名。相传寺成之时,朝廷一命官前赴新疆就职,午间小憇于途中,梦见有寺掩映于碧水翠柳之间,。梦中徐步以入,尽观寺内景物,遂拜于三宝法像之前,忽闻佛祖曰:“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痴迷乎污浊恶事,便失真如本心,旋而梦醒,甚觉异之。”暮宿本地,初见清凉寺,恍然似曾涉足。忽忆日间所梦,方大惊,惶惶然疾步以趋,但见寺观景物与梦中所见毫厘无爽,则豁然大悟,于是报告上级,求为本寺主持,获准。可惜清凉寺旧貌已不复存在。
2005年,因兰武铁路复线建设,清凉寺搬迁于徐家磨清水河右侧、甘新公路东侧。新寺占地4700平方米,耗资570万元。历时五年,重新建起一座汉藏结合的典型格鲁派建筑风格,而又透露着现代科技元素的气势恢弘的清凉寺。
新建寺院坐东向西,前朱雀、后玄武,九眼清泉绕寺后,预示此地将是佛法兴盛、慈悲救世的吉祥圣地。山门为重檐叠顶式的殿堂古建筑,雕梁画栋,斗拱叠起。进入山门是天王殿,过天王殿,正中为汉式大雄宝殿,南面是观音殿,北面是地藏殿。观音殿和地藏殿的西端即是钟楼和鼓楼。钟鼓楼为两层六角,是砖木结构的楼阁形式。双重飞檐、翘然挺立,上层悬挂钟鼓,下层装经轮。再进则是寺院的主体建筑大经堂。大经堂长22米、高19米,整体分上下两层,28根松木立柱擎天而起,飞檐层叠。
总监制:龚立忠
监 制:张 萍
图 文:祁重泰
排 版:柴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