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绍兴 王羲之 书法欣赏精品书法艺术欣赏

绍兴古筝(绍兴古筝2月考级)

访客 访客 发表于2022-05-05 07:38:00 浏览612 评论1

1人参与发表评论

提起我国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着“书圣”之称的王羲之,可谓在中国书法发展历史上声名显赫。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而说起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更是如雷贯耳,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绍兴兰亭(摄影:冯赣勇)

2017年5月初和当月中旬,记者应好友新华社高级编辑记者林双川邀请,有幸先后两次分别到位于浙江绍兴兰亭的书圣故里,参加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旅游集团联合主办的“千年青瓷会萃 南北对话兰亭”系列文化活动。两游书圣王羲之曾经在此担任过右军一职的兰亭,充分感受书圣故里的无穷魅力,那一幕幕的美好时光至今令人难忘。

兰亭文物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2017年4月30日,记者同林双川及中国网记者张海亮、北京大学老师路菁与女儿冯路珈,一起从北京南站乘G19次高铁,经过五个半小时的车程于下午14:00准时抵达绍兴北站。此行主要是参加“千年青瓷荟萃南北对话兰亭”系列活动中启幕的《文心妙运--关宝琮文房雅器收藏展》和《关宝琮文房雅器收藏及从艺66周年暨学生精品展》两项活动。

兰亭景区导游图(摄影:冯赣勇)

由于两项活动均在兰亭风景区中的兰亭书法博物馆内举行,所以从车站径直首先来到这里。驱车顺着公路驶来,街旁的一块巨石上红色的“兰亭”两字格外醒目。看到这块纪念石,也就意味着兰亭风景区到了。

兰亭景区的雕像(摄影:冯赣勇)

系列活动策划单位的北京新华艺韵国际文化传媒董事长蔡建宏及兰亭书法博物馆馆长汤晓蕾等早在守候在此。记者一行在他们的引领下向兰亭景区缓步而行。没走多远,一组展现诗圣王羲之与王献之的铜制人物雕像,撞入人们的眼帘。雕像中诗圣们或饮酒或读书的神态栩栩如生。

兰亭心仪(摄影:冯赣勇)

顺着竹林中的甬道首先经过一块上书四个红字的“心仪兰亭”太湖石不远即来到竹木牌楼前,只见牌楼上题有“兰亭古迹”四个字,这也是兰亭风景区的门首。进了景区,陪同记者一行参观的导游员开始绘声绘色地将兰亭娓娓道来。

兰亭古迹门楼(摄影:冯赣勇)

兰亭风景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四公里处的兰渚山下,这里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寄居处,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

兰亭竹林小景(摄影:冯赣勇)

浙江绍兴兰亭,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郡守沈启重建,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兰亭布局以曲水流觞为中心,四周环绕着鹅池、鹅池亭、流觞亭、小兰亭、玉碑亭、墨华亭、右军祠等。

兰亭鹅池(摄影:冯赣勇)

说着,记者一行穿过竹林中的甬道漫步来到一片水塘前,水塘中一群群的白鹅正在戏水游弋。岸上有一座三角亭,里面立有一座石碑,上书“鹅池”二字。原来这就是兰亭著名的鹅池景点了。

兰亭留影(摄影:林双川)

只见景区中的这个鹅池用地规划优美而富变化,四周绿意盎然,池内常见鹅只成群,悠游自在。鹅池亭中碑上刻的 “鹅”字铁划银钩,传为王羲之亲书;“池”字则是其子王献之补写的。一碑二字,父子合璧,人称“父子碑”,被乡人传为美谈。而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精髓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书法的真谛。看着这里的意境,真是犹如神来之笔般的雅静景致。

兰亭碑亭(摄影:冯赣勇)

继续顺着林中小径前行,迎面的即是被称为小兰亭的兰亭碑亭,仔细端详碑上的“兰亭”两字,那包含沧桑的一痕痕沉沉的历史斑迹,能鲜明地显现出来。而内一石碑上书的“兰亭”二字,系由清康熙皇帝手书。

兰亭碑亭(摄影:冯赣勇)

这座兰亭碑亭是兰亭的标志性建筑,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建于清康熙年间。文革时期此碑被红卫兵砸成四块,后于1980年修复,但已留下了“兰”字缺尾,“亭”字缺头的遗憾。许多民众都喜欢用手去摸这块残碑,碑已被摸得非常光滑,所以又称“君民碑”。

兰亭荷花池(摄影:冯赣勇)

在这座兰亭碑亭的西侧是“乐池”,临池有“俯仰亭”。东侧为流觞亭,亭内有“曲水邀欢处”一匾,正下悬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一条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镜,在竹影树荫下缓缓并带着轻快的节奏逶迤流过,流得那样洒脱自在。

兰亭江上的小亭(摄影:冯赣勇)

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俯冲的蝴蝶,几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当年,王羲之邀约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两旁,并在水上漂流起装有酒的“觞”(酒杯),水流时急时缓,觞也就时飘时停。谁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写一首诗。王羲之将所赋37首诗汇集成册并书写下了共计324字的序文,字字珠玑,这就是被褚遂良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书法代表作《兰亭集序》,从此历史登上了一个文人思想境界的巅峰。

曲水流觞(摄影:冯赣勇)

可以这样说,“曲水流觞”是兰亭非常著名的景点。流觞亭前,一条“之”字形的曲水,中间有一块木化石,上面刻着“曲水流觞”四个字。显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来这里仿效王羲之,兰亭雅集,饮酒赋诗。每年书法节都要在此举行曲水流觞的雅集盛会。

兰亭流觞亭(摄影:冯赣勇)

“流觞亭”是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题。旁边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是由徐生翁撰句,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所写。亭内陈列着由“兰亭修禊图”、“曲水流觞图”及当年的流觞用具复制品,向游客展现着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场景。亭背面还另悬由清同治年间湘潭人杨恩澍所书的当年参加雅集盛事之一的一代文宗孙绰所作的《兰亭后序》全文。

御碑亭乾隆手书(摄影:冯赣勇)

在“曲水流觞”景点不远处还有兰亭的御碑亭。御碑亭是在流觞亭之后另一座八角重檐结构的建筑。亭内有御碑高6.8米,宽2.6米,厚20厘米,重1.8万公斤,是我国最大的古石碑之一。碑正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碑后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的《兰亭即事》。与前面的父子碑、君民碑一样,此碑被人们称之为祖孙碑,同为兰亭景区的“三绝”。御碑亭背后还有十八口水缸,游人可以在此用毛笔蘸水在石桌上写字,体验当年王献之写字的场景。

临池十八缸(摄影:冯赣勇)

从御碑亭下来顺着围墙外的荷花池步行不远就是王右军祠。从御碑亭走出来就可以进入王佑军祠的后门。而从“流觞亭”过来的则是正门。

王右军祠门首(摄影:冯赣勇)

这座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同治八年(1896)重修,总面积756m2,飞檐回廊,古朴深沉。祠大门上端悬挂“王右军祠”木质匾额,系沙孟海先生手迹。

王右军祠留影(摄影:陈芳美)

走进右军祠内正面所见的是墨池。相传王羲之临池学书,常在池中洗笔,日久池水变黑,故名。池中建有“墨华亭”。“墨华亭”三字为陶恩沛书,落款有小跋,记墨华亭来由。当天正赶上“五一国际劳动节”前一天,只见祠中正在进行一场热烈的诗词朗诵及现场书法活动。

王右军祠墨池(摄影:陈芳美)

从正门门口一目了然的王右军祠内两旁是长长的回廊,壁间镶嵌17块涉及兰亭艺事的碑刻,所刻制年代多为清代、民国时期。穿过墨池一侧的回廊来到王右军祠最尽头处是一大厅,中柱、边柱分别有联。

鲍贤伦现场创作(摄影:冯赣勇)

步入大厅,上悬一“尽得风流”的木匾。画像旁是沙孟海先生撰写的对联,曰:“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古今”。大厅内左右两旁各置二块木质阴雕挂屏,内容为康熙皇帝所临《兰亭集序》。自1982年以来,大厅中间陈列着《兰亭序》摹本复制品。

关宝琮现场创作(摄影:冯赣勇)

说来也巧得很,首次来王佑军祠时看见别人在此举行文化活动的热情气氛,不由得被深深感染。没想到二次来兰亭,记者一行的系列活动之一的“千年青瓷荟萃南北对话兰亭--陶瓷与书画论坛”的艺术家们,也移师到绍兴兰亭风景区内的书圣王羲之担任右军(武官)的官邸里继续进行的艺术交流活动。

王羲之故宅留影(摄影:成志伟)

2017年5月18日,兰亭书法博物馆特地邀请多位书画家、陶艺家进行现场瓷器绘画书法创作活动表演。艺术家们现场陶瓷拉胚、紫砂制作雕刻与书法创作,期间,主持人穿插讲解,以及古筝弹奏,黄酒、茴香豆品尝等绍兴特色活动融入,生动地体现千年陶瓷传承,南北对话兰亭的主题。

纪东将军挥毫泼墨(摄影:冯赣勇)

在创作现场,从1968年开始曾连续八年担任周恩来总理秘书的原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纪东将军,挥毫泼墨为记者题写了“和睦”两字书法作品相赠,看着墨宝上纪东将军那苍劲挺拔的字体,记者真是爱不释手。

兰亭古道(摄影:冯赣勇)

从王佑军祠出来后顺着观光栈道步行一段路,经过驿亭就是兰亭古道,从古道漫步而过横跨于兰亭江上的小桥,举目四望,这里真是好一派原生态美景。静谧的江水缓缓流淌,江岸两侧五颜六色的花草植被。接着顺着岸畔小路走到尽头就来到了兰亭书法博物馆。

兰亭江的小桥(摄影:冯赣勇)

位于浙江绍兴兰亭风景区内的绍兴兰亭书法博物馆,是新开馆的中国最大的书法类博物馆。汤晓蕾馆长向记者介绍说:该馆收藏了第1届至31届中国兰亭书法节的所有珍贵作品。

兰亭书法博物馆(摄影:冯赣勇)

站在新修的博物馆广场上,“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等八方古章嵌于石砖之间,眼前的博物馆主体延续了传统建筑特点,以灰色调为主,沿袭了老绍兴台门式、坡屋面等形式,与兰亭风貌和谐相融。

博物馆广场花卉(摄影:冯赣勇)

一直以来,浙江绍兴兰亭作为“书法圣地”,却没有一个书法收藏展览的好平台,兰亭书法博物馆的落成,将过去30届散落在绍兴各文化部门“库房”中的兰亭书法节作品得以“回家”,完整展示在世人面前,这无疑将极大提升了绍兴兰亭书圣故里的独特地位。

兰亭庭院景致(摄影:冯赣勇)

绍兴是个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地方,而记者的运气也不错,几次来绍兴都很幸运地不住在同一个酒店。与此同时,也走马观花地观光游览了绍兴的不少地方。记得2005年第一次自驾来绍兴时下榻绍兴神州大酒店,首次来就把绍兴的鲁迅故里、沈园、东湖、仓桥直街等几个重要景点都转了一遍。

兰亭江景致(摄影:冯赣勇)

十年后的2015年二次下榻的绍兴大酒店就位于市中心的轩亭口,那里就是当年秋瑾就义的地方,那次绍兴行还去了书圣故里和蕺山书院。2017年的“五一”节第三次来绍兴下榻绍兴饭店永和山庄,又先后前往兰亭、沈园及三味书屋观光。

兰亭水上亭(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三次到绍兴下榻的绍兴饭店永和山庄环境不错,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是一座花园式的酒店。就位于绍兴永和塔脚下。永和塔建筑风格为仿宋形制。塔名永和,既取意于东汉永和五年马臻开凿鉴湖和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写就“天下第一行书”这二件影响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事件,亦寄寓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兰亭景区一角(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夜晚看永和塔,一轮明月在塔上高悬,分外富有意境......不仅如此,永和山庄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不仅有以”兰亭”为称谓的餐厅,大堂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高挂于墙上蔚为壮观。而清晨起来在下榻的永和山庄内漫步而行感觉真好。空气清新,景色秀丽。碧水秋波,荷花竞放;仰望昨晚夜色中的永和塔又换了日妆,红色主基调的塔顶金碧辉煌异常醒目。

沈园留影(摄影:蔡建宏)

三次来绍兴再次巡游瞻仰沈园很热闹。新华社林双川、中国网张海亮及北大路菁和女儿与记者一行,在系列活动负责人陈芳美及女儿蔡哿涵的陪同下前往沈园。此行,因为有了一位优秀导游的讲解,无疑又多了一份了解陆游与唐婉那旷世流传的悲楚爱情故事的深刻与感动。这里曾发生过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和感人至深的诗篇,将此作为怀念诗人的纪念地,以及对执著爱情的寄托。二次来沈园,除欣赏古典园林之外,更多的是在这里感受人世间的美好爱情的珍贵。

乌篷船码头(摄影:冯赣勇)

当日上午在结束了沈园的观光,记者一行又乘乌篷船泛舟抵达鲁迅故里。到了码头举目一望除了人还是人。透着“五一”黄金周的热闹。既来之则安之,首先到三味书屋瞻仰一下吧。这也是记者在七年后第二次光顾此地了,但却是一次令人煎熬的经历,排队凭身份证进入,整整顺着排队隔离道转了数十圈才步入景区。

绍兴鲁迅故里(摄影:冯赣勇)

上中学的时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必学的课文,所以对此也略知一二。这里曾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

永和山庄一角(摄影:冯赣勇)

5月18日,记者第四次来绍兴下榻绍兴饭店,这里和永和山庄相比各有千秋。占地面积好像没有永和山庄大,但是饭店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苏州园林。晚饭后漫步绍兴饭店庭园,灯光又打造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夜色中的绍兴饭店。特别是一打听还想再次去的仓桥直街距饭店步行仅6百多米。于是下午抽空又第二次前往古香古色的颇有点北京琉璃厂味道的仓桥直街徜徉。

仓桥直街水巷(摄影:冯赣勇)

全长1.5公里的绍兴仓桥直街历史街区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6.4公顷,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有典型的清末民初江南民居特色和浓郁的水乡风情。

绍兴秋瑾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绍兴兰亭两次游带给了记者从身心到精神的巨大享受,可谓是收获颇丰。无论是在兰亭还是在绍兴下榻的酒店,以及街头巷尾的一些地方的所见所闻,都能感受到书法艺术在这座江南城市中的浓重氛围.....所有这一切都那么的令人流连忘返.....再见绍兴!再见兰亭!有机会一定会再来。(图文:冯赣勇)

群贤毕至

访客
酒奴猫爷 酒奴猫爷2022-06-08 09:32:09 | 回复 ......不仅如此,永和山庄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不仅有以”兰亭”为称谓的餐厅,大堂内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高挂于墙上蔚为壮观。而清晨起来在下榻的永和山庄内漫步而行感觉真好。空气清新,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