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雨季过去了,这家公园里的一些景点设施依然泡在水中,看样子是没法修复了!”今年2月,本报以《栈桥冻水中 松柏淹湖里》为题,反映了昌平新城滨河公园水位过高淹没景点设施的问题。大半年过去了,附近居民向本报反映,尽管公园管理方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有一些设施几乎全年都浸泡在水里,甚至完全被淹没,令人心痛。
观景台仅剩一个露水面木栈桥一年到头泡水中11月26日,记者再次来到昌平新城滨河公园,沿着中心湖区的西岸向南走。尽管当天雾霾,但公园里仍有不少游人。一片朦胧中,只见一些树木浸泡在水中,低垂着枝条,仿佛正在抚弄着水中姿态婀娜的倒影。
记者在湖边看到一处规模较大的观景平台,整体建筑共由三组平台和栈道连接而成。中间一层平台虽然地势较高,但却陷在一片烂泥塘里,木质地板有些已经破碎脱落,栏杆上的钢丝大都绷断卷曲着。而左右两侧的平台早已沉入水下,连接平台的栈道直直地伸向水中。一排木栅栏挡在栈道入口,防止游客误入。住在附近经常来这儿健身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公园原来临水的观景台有四五处,而现在露出水面的只剩一个了。
继续向南走,记者来到湖区最漂亮的景点——连接两岸的栈桥。记者上次到现场是隆冬季节,湖面结冰,桥面也被冻在冰里,但依然有不少游客在栈桥上玩耍,甚至在栏杆上走平衡木。
而这次湖面尚未封冻,但栈桥大部分桥面和连接堤岸的栈道仍在水面以下,栈桥两端都有木栅栏挡在入口,阻挡游人冒险涉水横穿湖面。正在锻炼的居民告诉记者:“雨季时水面更高,栈桥几乎全部淹没。全年只有四五月份水位较低,栈桥完全露出来可以通行。”从雨季拍摄的照片看,栈桥只剩下扶手露出水面,两岸间形成一组“之”字形折线。
记者注意到,现在栈桥的大部分栏杆露出来了,但上面均匀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淤泥以及暗绿色的苔藓,显露出长期浸泡的痕迹。原先立在岸上的一个2米多高的“中国结”宣传栏也泡在水里,鲜红色的外壳上覆盖着一层灰白色的淤泥,忠实地记录着最高水位线。
新筑护堤难防水漫绿地雨季积水临时铺路架桥而后记者又从公园东门来到中心湖区的东岸。这里绿地植物品种丰富,生长繁茂,一些“打鸟人”正在安静地等候拍摄。据介绍,由于这里地势较低,而且十分平坦开阔,雨季经常被淹。记者上次曾看到的一处水边观景平台,现在已经全部没入水中,只剩下孤零零的灯杆作为标记。栈道旁立着警示牌:“水位升高时禁止入内 注意安全!”
记者走着走着,忽然发现一片开阔区域的沿湖小路被木栅栏挡住,上面写着“因为下雨路面积水禁止通行”。绕过木栅栏,从草坪走进去,看到这片绿地似乎修整过。蜿蜒的小路外围筑起了一道一米多高的护堤,防止湖水漫过护堤,淹没地势较低的区域。一位遛弯的老人说:“施工时候的动静挺大的,又是铲车又是钩机,一通忙活,这才在岸边筑起百米来长的护堤。可没用啊,雨季湖水还是涌进护堤里面,这片绿地全淹!”据他分析,这个公园原先是挖沙形成的大坑,地势低,一旦水位过高,就会四处泛滥。“为了防止水淹,管理方也没少折腾,但没解决根本问题。”
即使现在公园整体水位已经下降,但记者看到小路上的积水依然无法排干,形成二三十米长的一段“小河”。路边的长椅上糊着一层干硬的泥巴,显示出这里曾经是一片泽国。
在东门外停车场,记者看到堆放着大量长条的金属架子,上面覆盖着木板。管理处的工人说,有时公园里组织活动,如果水面仍然高于路面,他们就会把这些铁架子临时铺在路面上,或者在低洼处“架桥”,方便游客通行。
日蓄水2万吨超原水位测定新水位后修复设施针对水淹公园的问题,昌平区园林绿化局、水务局曾经在年初时答复本报称,昌平新城滨河公园内管理用房于2013年建成,景观栈道等设施于2014年建成。按照原设计方案,管理用房和栈道均位于原水面2米以上。由于昌平新城滨河公园原址为砂石坑和荒滩地,自2016年南水北调来水后,公园被水务部门确定为回灌地下水、涵养保护地下水的水源地,开始接纳南水进行蓄水,每日注入水量不少于2万吨。经过两年蓄水,地表水位已上涨至目前水平,地下水位已上升超过2米,涵养水源作用明显。
当年公园规划时没有考虑到水位问题吗?附近居民对此表示不解:“水边建设那么多景观,还栽种那么多植物,眼睁睁看着一年又一年被淹没,有些彻底损毁,实在可惜。”
有关部门年初时还表示,今年将采取措施恢复相关设施,将管理用房的木屋整体移建到地势较高位置,将公园中心的木栈桥进行修复、提高,保证公园内跨越河道步行畅通。并称水面解冻就将实施。
那为何至今栈桥仍未修复?记者又电话联系了公园管理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公园水位较高是因为这两年雨水多,而且缺少相应设施,公园不能向下游排水。通过这几年不断蓄水,水务部门会测算出一个合理的长期水位线。等到新水位线测定之后,管理处才能修复栈桥等设施。
来源:党报帮您办
编辑:郭丹